《这个GG,我曾见过》用典考据

寒假里读到了孔庆东的博客,其中有一篇文章《这个GG,我曾见过》,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。除了其中一段对清华的挖苦我早先在人文学院办的《清新时报》上读过之外,另外有一段“某位美女”发给他的信写得极有文采,让人拍案叫好,用孔庆东自己的评价说就是“倒退20年,孔和尚立马就被拿下了”(孔和尚是作者自称)。我除了觉得这段文字写得很有文采之外,更是对其中的用典十分地感兴趣,所以拿出来考据一番,也算是不枉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吧。

原文摘录如下:
这个GG,我曾见过。是潇潇暮雨后横笛的小牧童?是迢迢银河边翘首的牵牛星?这个GG,我曾见过。是黄梅雨里槐树盟约?是胡琴韵中青冢化蝶?这个GG,我曾见过。与我垆前卖酒?随你湖上泛舟?这个GG,我曾见过。千金一笑烽火台依旧,一掷千金晾发亭如昨。这个GG,我曾见过。少室山偷食狗肉,白马寺暗度陈仓。这个GG,我曾见过。骑竹马弄青梅,念奴娇点绛唇。这个GG,我曾见过。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,夜夜入梦,廊桥留恨。这个GG,我曾见过。媚坞春深,咫尺长门,人生失意无南北,人约西厢,月满西楼,西路无语怨东风。这个GG,我曾见过。我曾见过,我曾见过!在哪里见过?在哪里见过?怡红院,国务院还是丽春院?冥思苦索,一个遥远的声音在林海雪原里穿梭。那是个水无一点不成冰的冬天,威虎山前,你揪着小胡子,一声断喝,开辟鸿蒙,神鬼皆惊,天王盖地虎——天王盖地虎—— 我在后花园倚山巧笑,早就说嘛,这个蝈蝈,我曾见过。

下面开始一句句地分析考据了,其中有一些参考了刘国强网友的意见
“暮雨后横笛的小牧童”,牧童这一形象在古代诗文中出现不可谓不多,而且意境多数相近。最熟悉的莫过于杜牧的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一句了。但是参考了他人意见,还是当以陆游的“牧童避雨归来晚,一笛春风草满川”更好。
“银河边翘首的牵牛星”,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,汉乐府《古诗十九首》中也有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”、“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”这样的句子,可为其出处。
“黄梅雨里槐树盟约”,此句涉及不止一个典故。“黄梅雨”一词,可追溯到元朝胡祗《点绛唇·赠妓》词:“黄梅雨,燕俦莺侣,那解芳心苦。”燕俦莺侣后来化作成语,形容男女之间如莺燕一般相随相爱。(这一处参考了他人意见)“槐树盟约”,则取自民间传说“董永与七仙女”的故事。此故事即发生在当今湖北省孝感市,我的家乡。传说董永是山东滨州博兴人,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随父亲逃难来到湖北孝感(当时还不叫这个地名),后来父亲病故,董永家贫,只好卖身葬父,给地主家做长工。天上的玉帝第七个女儿七仙女知道了,被他的孝行感动,私下天界,经土地爷介绍,大槐树作媒,与董永订下终身。七仙女心灵手巧,七日之内织出一百匹绢,将董永的奴期从三年减少到三个月,之后如黄梅戏中唱到的那样“夫妻双双把家还”。孝感这一地名,正是由董永孝行感天得来,故而孝感被称为“董永故里”。至今孝感市还有“董永公园”、“槐萌大道”以纪念董永。
“胡琴韵中青冢化蝶”,这一句有一点乱,讲的分别是王昭君和梁祝。杜少陵有诗“群山万壑赴荆门,生长明妃尚有村。一去紫台连朔漠,独留青冢向黄昏。画图省识春风面,环佩空归月夜魂。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。”梁祝化蝶的故事大家都知道,无须多言。
“垆前卖酒”则是指的汉朝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。相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后,生活贫困,迫于生计,文君只好当垆卖酒,相如则干起了跑堂的伙计一职,是为美谈。
“湖上泛舟”,这个则没有确指了。我倒是想起了台湾作家张晓风在《地毯的那一端》里讲述了当年她和爱人湖上泛舟的故事,末了有一句“晓风,你是我最甜蜜的负荷”,至今读起来还令人心醉。
“千金一笑烽火台依旧”,这个比较出名了。讲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博美人褒姒一笑的故事,不必多说。
“一掷千金晾发亭如昨”,“一掷千金”语出唐代吴象之《少年行》:“一掷千金浑是胆,家无四壁不知贫。”不过在此处只是用作状语说明晾发亭的代价,并不能以典故解之。“晾发亭”指的是唐明皇为杨贵妃修建的一座亭子,位于高台之上,供贵妃在洗完头发之后借风力将头发吹干,故名晾发亭。(古代没有吹风机,只能如此。此解参考了他人意见)
“少室山偷食狗肉”,这一处严格来说不算用典了。讲的是电影《少林寺》中的故事。少林寺位于少室山上,而剧中僧人觉远在刚来少林寺时,把白无瑕姑娘的狗偷吃了,二人后来还产生了情愫。
“白马寺暗渡陈仓”,在今天看来这已经是丑闻了。讲的是武则天和自己的面首薛怀义(冯小宝),武则天为了和他私会,特意把他安排到白马寺当方丈,每次借烧香拜佛之名暗渡陈仓与他幽会。
“骑竹马弄青梅”,取自李白《长干行》:“朗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”。
“念奴娇点绛唇”,都是词牌名,但就字面讲来仍然十分艳丽,又相传“念奴”是唐代歌妓,深得唐玄宗喜爱。(参考了他人意见)
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,夜夜入梦,廊桥留恨。”此句前半部分取自诗经,曹操在自己的诗歌中也用过此句。后半句则恐怕是来自国外电影《廊桥遗梦》了。
“媚坞春深,咫尺长门,人生失意无南北”,媚坞,又作“郿坞”(手机上打不出来此字),为西汉末年董卓在长安城外为自己修建,后来王充将貂婵献给董卓,貂婵便被安排住在郿坞。“咫尺长门,人生失意无南北”取自王安石《明妃曲》“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,人生失意无南北”。
“人约西厢,月满西楼,西路无语怨东风”,西厢一典,自然出自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不必多解。月满西楼则是文字中又一多见之景,最著名的数李易安《一剪梅》之词,发“云中谁寄锦书来,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”之感慨。西路无语怨东风,也是出自《西厢记》,有“好句有情怜夜月,落花无语怨东风。”及“花落水流红,闲愁万种,无语怨东风”之句。(此解参考了他人意见)
“怡 红 院、国 务 院、丽 春 院”,此三院,其一出自《红楼梦》“无事忙”的贾宝玉住处,其二为1954年9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 务 院 依据 宪法 改称 国 务 院。其三出自金庸《鹿鼎记》中韦小宝幼年长大之烟花场所。
“林海雪原”及其后的“威虎山”、“天王盖地虎”是来自曲波的小说《林海雪原》及话剧《智取威虎山》,“开辟鸿蒙”一词,又来源于《红楼梦》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